7月10日上午,福州大学旗山惟廉社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实践队来到峰头村方氏宗祠,开展“伙甲吃供”民俗文化调研。在漳州云霄县马铺乡峰头村,有着这么一个传统,每年的元宵节当天,早上六点左右,村民们聚集到方氏宗祠“信义堂”前的空地上,一同祭拜神明和先祖,然后分食供品。当地村民称此民俗为“伙甲吃供”。
据了解,“伙甲吃供”已有一定的历史了。村中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家告诉我们,在他还很小的时候,就已经有正月十五“伙甲吃供”的活动了。所谓“伙甲”,就是村民们几家搭伙为一甲,以甲为单位,轮流做东,负责供品的购买与制作。“吃供”时各家搬出自己的桌子,拼在一起,连成一片,一同享用美食。
这项看似简单的庆典活动,其实暗含许多人生道理与先人的寄托。供品中有三样必不可少的菜式,分别是蒜干煮豆腐、甜芹菜煮豆腐和作为主食的白米饭。青色的蒜干、白色的豆腐,寓意子孙清清白白做人、廉洁奉公为官。同时,聚餐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。村民们利用这样的聚会,叙旧谈心,增进睦邻友好。聚餐结束后,大伙儿或外出务工或上路求学,各奔前程。聚餐就像是一顿“散伙饭”,保佑人们出入平安、无灾无难。
此次,福州大学旗山惟廉社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实践队下乡入村,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宣传清廉、务实、为民。与峰头村“伙甲吃供”的寓意不谋而合。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文化习俗的重要教化作用,决心弘扬优秀民族文化、践行群众路线,做当代的榜样大学生。
福州大学旗山惟廉社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实践队 图文/林丹鸿

队员同当地方氏家族的老人访谈